官方微信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分类信息
房源中心
租房
跳蚤市场
活动
新闻
加国
大多
美国
环球
经济
时政
娱乐
地产
信息
房源
新盘
家庭旅馆
跳蚤市场
拼车
折扣
机票邮轮
生活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旅游天地
大多生活
房产楼市
北美股票
房东信息
税务理财
健康锻炼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加国同城
»
论坛
›
多伦多华人论坛
›
健康锻炼
›
被忽视的产后女性 情绪正在慢慢崩溃…… ...
发帖
查看
142
回复
0
被忽视的产后女性 情绪正在慢慢崩溃……
婆羅花開
婆羅花開
当前离线
积分
8642
2721
主题
0
回帖
8642
积分
版主
积分
8642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9-8 23:01:40
|
来自:北美地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日,重庆梁平区碧山镇母子三人家中去世引发关注。梁平区公安局调查发布警情通报称,该事件是因妈妈患有多年的抑郁,在家中卧室烧炭,导致母子三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另有一则消息,据中国反邪教网发布,一位女博士因产后抑郁、事业焦虑等误信邪教,导致不满一岁的孩子被虐待致死。
这些不幸事件的背后,都与抑郁症这一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有关。
01
生病却不自知,
150万女性受到产后抑郁困扰
3年前的一个夏日,还在坐月子的李芸(化名)突然有一股冲动,想掐死襁褓中一直哭闹的孩子,也是在那一瞬间,她意识到自己真的“生病”了。
“可怕的想法”是从孩子出生后第2周出现的,从远地赶来看她的父母回家了,突然就剩下她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很爱哭,只要醒着,李芸就得抱着,还不能坐下,必须走着、悠着。孩子刚刚有一点睡意,一放到床上又醒过来,她不得不强忍着剖腹产后伤口处的阵阵疼痛,把孩子继续抱起来,直到半夜。
“好像孩子的哭闹都是我的错。”李芸委屈地说,尤其是自己疲惫不堪地在房间里带着孩子的时候,婆婆和丈夫两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
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和意志被吞噬了,“脑子里绷着的弦断了。”她开始变得情绪化、易怒、暴躁,如果说话时丈夫没有听到或没理会,她会突然大声吼叫,乱砸东西。
最严重的时候,李芸望着梳妆台前那个肿眼泡、双下巴、蓬头垢面的自己产生了轻生的想法,“孩子和我一起走的话,是不是就能解脱了?”
对于自己的情绪,不敢承认也不敢面对,但李芸心底还是认为应该去看医生,“在网上挂了号又取消,取消了又去挂号,甚至有一次拿着挂号单去到医院门口了,却怎么也迈不进那道门。”李芸说,真正要走出那一步非常困难。
持续的糟糕状态,终于引起了丈夫的注意。在丈夫的陪同下李芸去了医院,随后被诊断出有中度抑郁与重度焦虑症。
根据美国精神心理协会(APA)《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标准,产后抑郁症(PPD)一般是指产后6周内抑郁发作,尤其是产后2周内发生的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征候,比如动力减低、沮丧、哭泣、烦躁、失眠、易激惹及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能力,甚至自杀倾向等。
李芸的遭遇并非个例。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八分之一的女性自婴儿出生以来就经历过产后抑郁症。而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被认为还要更高,平均为14.7%,意味着,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产后女性受到抑郁的影响。
02
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
让产后抑郁有了肥沃的“土壤”
此后,李芸坚持每周去医院,状态明显好了很多,虽然时不时仍会陷入低迷,但了解问题根源的她,“觉得心态轻松了不少。”
有时情绪不好,家人也会选择隐忍和退让,这让李芸减轻了很多负担,“医生说了,产后抑郁不是娇气,是一种病,需要被正确看待及时就医。”
然而,在现实里,如李芸这般选择正规途径求助的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少之又少。据谷雨实验室发布的《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透露,中国有近60%发生抑郁的产妇没被诊断出来,50%被诊断出来的产妇没有接受治疗。
更多产后抑郁症患者选择在家“硬扛”,乃至于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就为我们赤裸裸地呈现了东亚家庭里的伦理一幕。
全职妈妈因为精神负荷过重,得了产后抑郁,在精神恍惚下失手将孩子丢到了浴缸里,周围人都开始攻击她“是个将自己8个月女儿溺死在浴缸中的凶手”,而从来没有人在意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肯施以援手,在孩子照顾上给与帮助。
在孩子哭闹时,丈夫说的是“如果是我的母亲,孩子早就安静了”;在产后情绪失常时,婆婆说的是,“那样的日子很快就会熬过去,之后就轻松了,什么神经衰弱,都是骗人的。”
首先,从生物学角度考虑,产后抑郁的发生的确与女性分娩前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怀孕期间,女性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了10倍;生产后,激素水平在72小时内迅速达到孕前水平,“过山车”的激素变化很容易导致女性情绪异常。
好安心妈妈心理学院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沈荟馨就曾表示,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女性更容易有产后抑郁的出现。例如孩子的性别偏好、照顾孩子的责任分配与婆媳关系等,都会对产妇造成更大的压力:“我们总说做妈妈要坚强,‘为母则刚’,但产妇并不是超人。产妇已经出现了情绪问题,我们还在说‘你得为了孩子’,忽略了产妇是人不是机器,会生病,也会脆弱。”
其实,在专家看来产妇的心理问题并不难发现,只是没有得到旁边人足够的重视,“有的孕妇每次来门诊都带着小本子,向医生述说时精细到每个生活片段,其实这已经有明显的焦虑症状了。”
03
别让产后抑郁,
成为女性迈不过去的“坎”
很大程度上,产后抑郁没有被重视,是因为不少人认为随着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的逐渐恢复,抑郁症状会自行消失。
但医学统计显示,即便激素恢复正常,仍有部分产妇会深陷抑郁中,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发生恶性事故。
据39深呼吸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在既往有产后抑郁史的女性中,再次分娩后产后抑郁患病率为20%~40%;产后抑郁女性若带有精神病性特征,其下次分娩后产后抑郁复发的风险为30%~50%;严重者有可能发展到“扩大性自杀”的程度。
所谓“扩大性自杀”,就是抑郁症患者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对周围一切产生歪曲的认识,甚至认为杀死孩子,才是帮助他们解脱痛苦的途径。而“自杀”也是抑郁症最大的风险,据统计,抑郁患者中有2/3的人有自杀念头,15%~20%的人最终会自杀成功。
不仅是产后抑郁的危害没有得到重视,产后抑郁的治疗率也很低。作为卫计委产后抑郁管理实用指南项目专家组的核心成员,陈林接触过上百个产后抑郁的案例。他说,很多人不认为产后抑郁症是病,因而治疗率很低,更不用谈规范治疗的问题。
资深心理咨询师沈荟馨介绍,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多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
可不同于欧美等国家,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由来已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管伟立曾提供这样一份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专业精神科医生有3.34万人,心理治疗师只有约6000人,远低于同等经济条件的其他国家平均水平。另外,现有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多以收治严重精神障碍为主,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服务不足。
除了心理辅导,是否选择抗抑郁药物也是让不少患者和医生头痛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有多款抗产后抑郁药,比如常用的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等等,大多是通过影响体内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但总的来说,这些药物起效都比较慢,很多时候需要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起效,相应的疗程拉得也比较长,很多产后抑郁的患者需要连续服用几个月。
此外,药物连带着的副作用,比如恶心、腹泻;其次是心脏症状如心悸;另外还有性功能障碍等。这样的缺点,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来说很容易影响用药的依从性。
面对严峻的现实挑战,大家对产后抑郁的关注有了明显的变化。
近年来,在政策层面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要将妇女产后抑郁心理评估费用、心理治疗康复费用、产后恢复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参加生育保险的人员在协议服务机构发生的该项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而在医学研究方面也有突破,已有专门治疗产后抑郁的口服药出现,相比于其它抗抑郁药物,该药能让服药者在第三天就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而且改善程度至少可以持续到停药后4周。不少行业人士表示,新药的出现预期会有更多产妇愿意接受产后抑郁的筛查和治疗,也会有更多产科医生和家庭医生有意识地筛查产后抑郁,从而发现更多需要治疗的患者。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凭借药物来让产后抑郁的患者完全恢复如初,家人的爱才是治愈产后抑郁最好的良药。
回复
举报
发帖
快速回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kefu@58.ca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