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笔忘字、开口忘词,其实是种病,该怎么应对

1673

主题

0

回帖

5154

积分

版主

积分
5154
发表于 2024-4-16 18:34:33|来自:加拿大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遇到过这样的瞬间吗?话就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许久不用纸笔,明明很常用的字却突然忘了怎么写……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提笔忘字、开口忘词的现象正变得愈发常见,逐渐成为一种席卷当代人的新“脑病”。《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分析原因,并教你如何应对。受访专家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 汤永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生 万继峰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当代人有了新“脑病”调查显示,在1000多位受访的年轻人中:超四成表示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用笔写字变少或遇到过词不达意的情况;38%有过提笔忘字,35%觉得写作困难;还有不少人发觉自己出现逻辑混乱、懒于表达、离开表情包就无法交流等问题。



“在过去,人们的交流方式只有面对面、打电话、写信这几种。”汤永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方式也在慢慢发生转变。

例如,长辈看晚辈的聊天内容云里雾里,不断被创造出的新词和“网络热梗”,以及用表情包就能完成一场对话的模式让他们不知所云。但是,人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互联网里,总有需要跳出这一沟通媒介的时刻,此时对于一些“词穷”的年轻人来说就成了不小的挑战。话到嘴边,为什么想不起来?万继峰推测,当代人“患上”这种新“脑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过多使用社交网络能语音就不打字、能打字就不写字;只输入拼音首字母缩写就能跳出候选词……久而久之,手和脑都在变懒。另外,部分人聊天时过于追求“网感”,故意使用错别字、乱改成语、用字母代替汉字等,在离开网络环境、面对面交流或写作表达时难免出现大脑“短路”的情况。

有学者表示,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导致个体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粗糙化。不仅如此,沉迷网络社交媒体还会让人与现实脱节。“网络语言不同于现实语言表达,语言连贯性下降,会降低思考和交流的频率,反应变慢后倾向于躲避交流、行为退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万继峰说。社交焦虑作祟汤永隆分析,很大一部分人的表达困难可能是社交焦虑导致的。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少了网络媒介作为缓冲,说话前就需要再三斟酌、小心谨慎,想要避免说出令人尴尬或不合时宜的话语。若长期为社交感到焦虑,可能导致社会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人际关系不佳,令人感到孤独、无助和缺乏希望,进而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心理健康。保持语言能力的人更长寿语言运用能力是评估精神状态、感知能力等的重要依据,还与寿命息息相关。英国剑桥大学人口研究所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显示,与沉默寡言的老人相比,能言善辩的老人平均寿命要长8.4岁。从内在来看,不能熟练使用语言,也可能产生语言机能退化的问题。万继峰表示,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拒绝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进一步封闭自我。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