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分类信息
房源中心
租房
跳蚤市场
活动
新闻
加国
大多
美国
环球
经济
时政
娱乐
地产
信息
房源
新盘
家庭旅馆
跳蚤市场
拼车
折扣
机票邮轮
生活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旅游天地
大多生活
房产楼市
北美股票
房东信息
税务理财
健康锻炼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加国同城
»
论坛
›
多伦多华人论坛
›
职场风云
›
在加拿大找工作,真的那么难?
发帖
查看
206
回复
0
在加拿大找工作,真的那么难?
滴水石穿
滴水石穿
当前离线
积分
3059
974
主题
0
回帖
3059
积分
版主
积分
3059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4-16 19:09:44
|
来自:加拿大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6月初一个普通的星期五,我在一份工作邀约上郑重地签下了我的名字。如此,历时三个月的找工旅程,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是我来到加拿大以后的第二份全职工作。在投递简历、接受面试、遭受拒绝,以及最终接到offer的过程中,兴奋、忐忑、期待、焦虑和失望等等复杂的情绪,相信所有的打工人都会感同身受。尽管找工的经验不够丰富,我仍想把一些心得和经验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对找工作的朋友有所启发和帮助。
借力打力,事半功倍
借助他人的力量,不管是朋友,还是平台,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是非常有用的帮助。
加拿大和中国很多地方不同,但在讲究人情世故方面,倒也常有共同之处。我和身边的朋友都有这个感受,很多工作,往往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的。
比如我目前身处的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长期以来一直供应不足。按说找工作应该不难吧。但实际情况是,我司99%的建筑工人,都是某某人的七大姑八大姨家的侄子、朋友等等,沾亲带故,拉帮结伙,很少有公开发招聘信息招聘的。公司偶尔会收到陌生人投递进来的简历,也常常被经理漫不经心地丢在一旁,不予理会。
而更多的时候,作为新移民,或者像我这样虽然算是老移民,但依旧缺乏本地人脉的普通打工人,通过招聘平台了解市场和行业情况,往往是投递简历并最终找到工作,非常重要和靠谱的第一步。
质量和效率不错的招聘平台,我推荐indeed和monster。这两个平台的活跃度很高,信息更新很快,每天都有大量的职位放在上面,而且使用也非常方便。对于那些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进入什么行业的应聘者来说,通过这里,可以了解到各行各业的招聘需求。
通过猎头公司,借助他们的关系网,扩大找工作的搜索范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从3月份开始积极地找工作,我一共投递了10多份简历,其中有3份是投给猎头公司的。有一个很快安排了面试。虽然很遗憾,最终和这份工作失之交臂,但好处是你的个人信息已经在猎头的信息库里留档,以后一旦会有合适的机会,依然可能获得推荐和面试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似乎听起来渺茫,但我身边确实有朋友分享过,几年以后突然接到以前猎头的电话,之后顺利地找到了新工作。“几年?”,很多朋友听到这里可能会贡献出表情包,但在加拿大这样一个“时间在这里似乎是静止的”国家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我安慰)。我相信这样的机会不是天方夜谭。多一个备选,总是没有坏处的。
负责任和有经验的猎头顾问会给出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提示,比如,面试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你该如何回答,你的行为举止要如何,该如何问对方问题。这样直接的面授机宜,很多时候比看YouTube上的视频要有用的多。而且,因为猎头对于TA的客户,即招聘方,肯定是比你更了解,或许还能给你透露一些内部信息。这样的信息,面试时你不经意间表达出来,很可能就给你加分了。
“没有本地经验,很难找工作?” - 真实的谎言
新移民都会被老人们“善意”地提醒,初来乍到,没有本地的工作经验,很难找工作。很多人都被这个当头一棒唬住了,所以根本就不去尝试应聘,而是匆忙去找能糊口的临时工作。
确实,没有本地经验,想从略显保守的加拿大本土企业那里谋得一份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如果自己一开始稍微降低一些期望,不要想着和以前在国内时一样的职务和薪酬,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难。
代价当然会有,即使以前在国内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在这里也一夜归零。十年前我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二十年前初入职场时的入门工作。但万事开头难,摆正心态,先稳定,再发展,更重要。
不过并不是说,以前的工作经验就完全没有用了。你曾经吃的每一份苦,练就的每一项技能,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帮到你。
在猎头的建议之下,这次找工作,我把老东家和曾经的职位放在了简历上。果然,面试的机会多了许多(10次申请3次面试)。
而最终帮助我拿下本次工作邀请的,除了本地经验,原来国内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加分许多。我找了和我原来工作有交叉的行业,在面试时对方非常感兴趣,问了许多具体的问题。在后面的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测试中,也是我多年以前就已经熟悉的技能帮到了我。
要“厚脸皮” - 主动出击,先行者优势
找工作就像销售,只不过这次的“商品”是你自己。我目前的公司常常就能碰到主动上门来推销产品的销售人员。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对这样的上门推销,持不置可否的态度。但有些时候,好运或许也会降临。
很多公司在通过招聘平台发布招人信息时,也会列出自己的招聘联系方式。通过平台提供的公司网站,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公司会建议感兴趣的人直接和他们联系。这种时候,不妨跳过平台,直接投递申请。
就像我这次,首先我是在indeed上看到了职位空缺。通过浏览招聘方的网站,对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我果断向他们直接发了邮件,而不是在平台上递交申请。果然,对方的反应十分迅速,两天以后就接到面试通知,一周之内顺利拿到工作邀约。
媒体上不断说,现在是用工荒,公司招人很难。但我的个人感受是,好工作永远是稀缺可遇不可求的,面对的竞争也更激烈。所以要随时关注平台发布的信息,而且最好是刚刚发布的。一旦职位和个人期望匹配,立刻动手申请,不要犹豫。
3月份刚开始找工作时,我对下一份工作到底应该是如何的,内心并不是十分确定。所以在看到几个招聘广告时,犹豫不决,还观望了几天。等最终下定决心,递交申请的时候,才发现职位已经 “过期” 。所以,一旦锁定目标,立刻行动。
掉过的坑,我不想你也掉进去
有一些平台,听起来高大上,但并不是很实用。个人推荐避开,因为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Job Bank,是加拿大政府背景的一个官方平台,上面会列出很多的招聘信息。我在注册并上传简历之后,也陆续收到平台发过来的职位推荐。但和indeed相比,精准度不够。这些定期发送的邮件除了占据你邮箱的内存,浪费你额外的整理时间,没有什么价值。
我也通过它的推荐,投递了两份简历,结果石沉大海。招聘方看起来都是正规的公司,有的规模也不小,却连基本的回复都没有,让人怀疑这些职位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还有Workopolis。这个平台更像是一个信息中转站,将其他平台或者招聘者发布的信息抓取过来,稍微整理以后发布出来,时效性上没有什么优势。
不止一次,我在上面看到一些职位比较匹配,等准备好简历,满怀期待地点击“申请“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职位已经过期了,让人哭笑不得,白白浪费很多感情细胞。
尽管老生常谈,该说的还是要说
谁都希望自己找到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和工作,但也要结合实际,找和自己技能相匹配的工作,不然可能根本等不到面试邀请。能力配不上野心,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学一项技能,考一个证书,必要的投资还是应该的。
找工作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但该下的功夫一定要下。不要随意地投递千篇一律的简历。最好根据每一份工作,抓取职位描述里的关键词,结合自己的经验修改和完善简历。招聘平台和公司一般都会使用软件进行筛选,搜索不到他们所需的关键词,你的简历大概率会被直接跳过。
制定个性化的求职信(cover letter)也至关重要。如果说简历是不带感情的客观描述,求职信就是可以充分展示你个人魅力的一面镜子。不妨简明扼要地列出你的长处,为何适合这个职位,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好处,让对面的招聘经理能够感觉到你的诚意和热忱。
而在此之前,需要通过公司官网、招聘网站或其他平台上的(匿名)评论,尽量充分地了解公司。这对写针对性的求职信也是很有用的。
有一些公司,选择匿名在招聘平台上发布广告,或者不提待遇如何。这样的公司,我一般不看。是招特工呢还是咋滴?神神秘秘遮遮掩掩的,不够大气。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的仗,对于找工作这样一件讲究效率的事情来说,也很重要。
大多数的公司,都会直接了当给出职位描述和工资待遇福利等信息。相比于国内,这里的招聘广告更“文明”,那些赤裸裸年龄和性别歧视的话语,比如“35岁以下”,“要求男性/女性”,是见不到的。
事实上的歧视是否存在,不好判断。只能自己通过职位的描述和申请后的反馈来猜测。如果广告中写着“期待你与公司一起成长”,很大可能应聘方希望申请者是年轻人,像我这样年龄偏大的最好就不要掺和了。这个感受,是在我收到了几份拒绝信以后,自行体会的。
被拒绝,并不能说明你不好,只能说这份工作不适合你,或者招聘方找到了更合适的人选。所以,收到拒绝的回复以后,不要灰心。尽管失落失望在所难免,但一定要相信自己。更好的工作就在前面等着你呢。
这是我第一次面试被拒后,朋友安慰我给我打气的话。在此我也把它送给每一位正在找工作的朋友。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信广纳移民的加拿大,一定有一份工作适合你。
回复
举报
发帖
快速回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浏览过的版块
流行时尚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kefu@58.ca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