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分类信息
房源中心
租房
跳蚤市场
活动
新闻
加国
大多
美国
环球
经济
时政
娱乐
地产
信息
房源
新盘
家庭旅馆
跳蚤市场
拼车
折扣
机票邮轮
生活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旅游天地
大多生活
房产楼市
北美股票
房东信息
税务理财
健康锻炼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加国同城
»
论坛
›
多伦多华人论坛
›
职场风云
›
裁员拿了40万赔偿金 他们被全网眼红
发帖
查看
198
回复
0
裁员拿了40万赔偿金 他们被全网眼红
滴水石穿
滴水石穿
当前离线
积分
3059
974
主题
0
回帖
3059
积分
版主
积分
3059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4-16 19:08:01
|
来自:加拿大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对大多数人来说,裁员往往意味着失落、痛苦与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最近几家大型外企的裁员潮,却让大家产生了莫名的羡慕:可观的赔偿金、超长的缓冲期以及转岗海外的机会。不少职场人眼红不已,甚至会在相关消息下留言:“接被外企裁员。”
我们采访了四位在最近一年经历了外企裁员的职场人,看看丰厚的补偿金背后,更复杂的滋味:
我是去年年底被公司通知裁员的,其实在此之前内部就已经有风声(电视剧),自己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不过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挺失落的。幸好公司给的缓冲期比较长,还不至于一下子失业。
这种失落一直延续到我去公司确定离职补偿金额那天,看到纸上那个数字,我内心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甚至还有些开心。我们公司的赔偿标准是N
3再加上折算没有休完的年假,其中N这部分的基础金额没有上限,就按照你上一年的平均月薪计算。所以算完之后,我一共拿到了超过40万的赔偿金,还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正式离职那天,走出公司的时候还是有一点伤感,觉得自己以后很难遇到这么人性化的公司了。在这家德国公司待了接近四年,除了外企都有的不加班、福利好之类的优点,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公司对于女性的友好。
我之前有个同事怀孕,产假加哺乳假一共是半年,这期间的工资是照发的,也完全不用担心被降薪或者调岗的问题。
被裁员的理由,最根本的肯定还是因为现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不太好,各个公司都在缩减人员预算。我们这种工作年限久、工资相对较高,但是又还没有做到高层的员工,可以说是裁员第一选择吧。
不过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对,如果避免不了被裁员的命运,那拿着足够多的赔偿金被裁还是相对好一点。
未来的计划我现在还没完全想好,说真的,四十岁以上的女性要重新找到一份高薪、专业对口的工作真的太难了。因为我老公的收入还比较稳定,再加上这笔赔偿金,所以我现在没有特别焦虑,还是希望慢慢看看机会,不要急着做决定。
我被裁那天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还蛮戏剧化的。早上八点过,我们还在和美国总部开会,十点过到公司就被通知裁员90%,基本等于中国区所有员工全部裁掉。因为HR也被裁了,所以是母公司的HR从上海过来和我们聊赔偿。
最开始的时候,给的标准只有一个模糊的N
6,大部分人都比较不满意,整个公司拧成一股绳去争取更好的赔偿。其实不是公司刻意要亏待我们,母公司的HR并不了解互联网的各种事情,比如股票、比如北京户口、比如签字费等等。大家表达了不满的意见以后,HR会跟每个人一对一谈话,针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会给出不同的赔偿方案。
我来公司一年,拿到的赔偿是七个月月薪加上股票折现,具体金额因为有保密协议不能透露。比较复杂的情况应该是还没有拿到北京户口的员工,特别是走计划单列的应届生,他们和HR、政府工作人员有一个群,还在商量具体的解决方案。还有就是在孕期的女员工,拿到的赔偿也会更多一些。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公司是业内知名的神仙公司。除了偶尔需要在早上八点半和美国总部开会,其他时间都是朝十晚六,晚上和周末从不加班。公司的福利也特别好:有迪士尼年卡和赠票,提供早饭,饮料供应的是各种进口时令饮料,每年会发5000元的健康基金。
除了比较丰厚的赔偿金,这次裁员还有一个让我觉得比较人性化的点:公司给大家的缓冲期特别长,如果你愿意,可以待到八月再走。从四月到八月期间,基本没有太多工作,但是工资还是足量发的。
猎头和各个公司的HR从当天下午开始就开始涌入我们的公司群挖人,但找下家这件事其实不仅看工作年限,也看工作岗位。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是做大模型的,就算是应届也会很抢手;但如果是做TPM(全员生产维护)的,哪怕经验很丰富也很难,因为很多国内公司没有这个岗位。
最难找工作的应该是40 的管理层,毕竟哪有这么多中高层岗位释放出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40
的高管,如果在我们公司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加上杂七杂八的股票之类的,能拿几百万吧,一下子就财富自由了。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北京人,不用担心户口问题,经济上没有贷款,压力不算大。现在手里已经有两个offer,我想要比较一下,再看看有没有往金融行业发展的机会。不过这个月离职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拿着赔偿金出门旅游一趟。
之后找工作,不大可能找外企了,不然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又一个离职大礼包,另外外企现在也不怎么招人了。最焦虑的地方就在这里,不去外企就只能去国内互联网公司,没想到折腾半天最后的归宿还是996,而且没有外企的鲶鱼效应,以后加班可能会更加严重。
虽然现在因为赔偿金小富了一波,但有了这次经历,未来面对消费和贷款,我会更加谨慎了。
裁员那天,我的心情用三个词来形容,就是平静、沉重和不满。
平静是因为前几天大家都差不多知道领英中国会大范围裁员;沉重是因为领英的员工满意度还是挺高的,大家都很愿意在这里工作很多年;不满是因为赔偿方案没有很细致(不过网上说的那些条件基本都属实),以及给的缓冲期只有一个月。
在来领英之前,我已经在招聘行业里做产品经理做了十多年。来这里不全是因为外企不加班、福利好,而是因为在全球的招聘领域,领英就是最好的公司。在领英这两年,工作体验确实很不错,特别是疫情后大家可以选择居家办公,会觉得轻松了不少。
我觉得这次裁员潮里,压力最大的还是40
的员工。一方面因为他们在领英待的时间都比较长,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不强了;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高额的房贷,生活水平一直比较好,哪怕拿了一笔很丰厚的补偿,压力仍然会很大。
就我个人来说,有一笔不到一万的房贷,如果我想躺平的话,积蓄支撑个一两年完全没问题。但我的焦虑在于,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求职市场供大于求,哪怕是有能力的人,也很难拿到不错的offer。我没有急着找工作,一是因为经济压力不大;二是因为入行这么多年,不可能再像应届毕业生一样海投找工作。
我希望给自己放一个假,但心中还是有不安全感,因为不知道休息的这些时间,我可以为我的未来做什么。
虽然裁员拿到的赔偿金很不错,但是如果一定要选,我还是选择不裁员。打个简单的比方,不裁员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你好歹一直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裁员就像是坐过山车,你现在下去了,但还能不能回到峰顶,谁也预料不到。
2015年研究生毕业到现在,我一共换过3份工作。创业公司、互联网大厂、外企,我都就职过。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公司,也勉强算是碰上过一次风口。即使是五六年前,我都不会想到,在职业上我也会有“被迫”去做选择的一天。
我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在某外企,当时从互联网大厂跳槽过来,也是因为敏锐地觉察到互联网的风口不在,但内卷和内耗却始终相伴相随,而外企相对来说一直是work-life-balance的代名词,也是除了国企之外相对稳定的选择。
大概一直到去年吧,我都“天真”地以为外企是可以养老的地方,虽然也有种种迹象表明公司中国区的业务在不断收缩,但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今年年初,突然接到通知说未来业务要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中国区的员工需要裁掉大部分,个别领导层可以选择转去东南亚工作。
虽然公司给了3个月到半年的缓冲期,但对于毫无准备的我来说冲击还是挺大的,我花了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才消化这则消息。
我今年30岁,正好站在东亚社会所设定的应该“三十而立”的节点上。当时跟朋友们聊了一圈,比较有感触的一点在于:生活在国内的大家普遍更焦虑。我一个读书时候的朋友生活在欧洲,他去年下半年也接到公司因被收购要裁员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身份方面的焦虑,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可以去学个西点了,与此同时在国内的朋友即使还没被裁已经非常焦虑地在计算房贷车贷了……
我的last day是下个月初,大概就在十几天前,我也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不再继续看工作机会,用这些年的积蓄和赔偿金去其他国家尝试重启人生。
做这个决定的原因之一是我确实工作了8年太累了,每一次换工作都几乎是“无缝衔接”,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另一个原因是我想告别这种“被困住”的感觉。
这些事情我都还没有和家人说,一方面是不想让他们担心,另一方面也是我想试试只靠自己的力量来“重建生活”。如果不成功,那就当作一场迟来的“试错”,毕竟我们的人生不必一直在赛跑,偶尔停下来喘口气,抑或是原地躺下一会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回复
举报
发帖
快速回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浏览过的版块
宠物乐园
求职招聘
活动聚会
北美股票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kefu@58.ca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