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加拿大工作,真的不用加班么?

974

主题

0

回帖

3059

积分

版主

积分
3059
发表于 2024-4-16 18:55:14|来自:加拿大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加拿大工作真的不用加班么?”

真相在这里!

除了在加拿大,我在北京也有一个公司,还有一位帅气和任劳任怨的办公室经理。我天南海北地飞,有时候就总会把工作直接甩给他做。只要我一通电话一个微信,就不需要再操心其他的事情,他一个人都会搞定。

久而久之我就把工作当成生活,随时随地分派工作。

我,就是那个别人眼中的“恶老板”。

把工作当生活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事情。如果没有华人的辛勤劳动怕是换不回如今的经济繁荣。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会觉得把工作当生活,生活工作不分家,才是一条生存之路。

于是,延续这种生活状态的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总觉得我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肯定会有更好的回报。

第一家工作单位是一个中东背景深厚的贸易和生产公司。公司办公大楼连接的是一幢幢仓库和工厂。公司业务遍及整个北美,销售团队就有上百人。我们在运营部门工作,只是协调订单和发货就有十几个人。

有一次午休吃饭的时候,站在阳台上数着过往车辆,一个小时跑出去的就有二十几台大货车。一面是刚到加拿大的我,一面是这样庞大的业务量,我不禁攥了攥拳头,暗自对自己说:就这样大干一番吧!我相信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升职、加薪,在加拿大安稳脚跟。



坐在自己工位上的时候,老板介绍了组里的同事给我,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北京大姐。老板拍了拍我肩膀说:“她也是中国人,在公司做了十五年了,你刚来公司,让她带着你,有个照应。”

我心想老板也太好了,还这么贴心给我安排中国人。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就跟大姐请教,如何熟练公司的系统,如何尽可能在一个小时里最多地完成订单和发货量。噼里啪啦问了一通,大姐茫然地看着我说,你今天上午就熟悉熟悉公司环境,然后去吃午饭就可以了。

我:  没有别的事儿了?

大姐:没了啊,你还想干嘛。

我: 我看公司业务很忙啊,我尽快熟悉业务,也可以尽快上手。午饭你先去吃吧,我再看看材料。

大姐:小伙子挺有干劲的,刚移民来吧。

我: 你怎么看出来的?

大姐:新移民都这样,再过一年,你就不这么想了。

我半信半疑地瞪大眼睛望着她。心想,我哪里说错了吗?

从小爸妈和老师就教育我,做事情要有责任心,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于是我就埋着头继续读材料。

大姐一会儿午饭回来,看我还在苦读,就从兜里掏出了一袋小饼干给我,说吃吧,别一直看了,小心饿坏肚子。

大姐刚坐下工作没多久,就拍了拍我肩膀说,到短休时间了,我们出去溜达溜达吧。我揉了揉眼睛,看看外面湛蓝的天气,就起身和大姐出去了。我们绕着公司的花园一边散步一边闲聊起来。



原来大姐在国内的时候在一个乡镇做公务员,老公是干工程的。三十多岁的时候为了孩子移民到这边。我好奇问他放弃公务员的工作难道不后悔么。

大姐若有所思地说,所有人都这么问我。其实除了为了孩子以外,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份工作。外人眼里,公务员是铁饭碗,但是在乡镇的公务员工作多如牛毛,工资却少得可怜。每天应付这个检查那个考核,每次走访和报表都要加班完成。周六日基本没有休息过。那时候孩子和奶奶住在市里,有时候半个月都见不到孩子一次。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表面风光”。

我点了点头说,可年轻的时候不就应该每天忙一些才好么,不努力哪有好生活呢?如果每天都混吃等死,我们也不会过上好日子。

大姐又拍了拍我肩膀说:小伙子,你确实还年轻啊!当你工作单位里只有你一个人埋头苦干,而其他人坐享其成的时候,你就知道光努力没有用,还得看路走得对不对。努力工作谁都会,但也要看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正比,是否每次努力都有结果。当你一次又一次心灰意冷时,你就会怀疑自己这样下去是不是真的值得。

说到这时我们看了看表,大概休息时间到了,就急着往回走了。

回到座位大姐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敲打键盘。我也不好意思总打扰她,心想等一会儿五点下班我再一起请教不会的地方。可谁知道刚到五点,大姐就关掉了电脑直接走人。我还没来得及问,她就消失在了一阵风中。留我独自一人凌乱。再回头,办公室里走了一大半,我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这件事儿大概发生在十年前。

去年,新买的房子想要装修,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因为在加拿大,能做装修工程的华人师傅不多,干得好的更少。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跟着师傅学一段时间就来包活了。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杨姓师傅,从上海移民来。之前在国内做销售,来加拿大二十年了,转行做了工程。他自己有一家地板销售的商店,生意颇为红火。顺便就带着一些徒弟开始给买地板的客人装修房子。

这几年加拿大的房地产风生水起,价格节节攀升。市场好带动装修生意也红火。加拿人大买房基本都是买二手,所以买了房的人大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装修一番。我也不例外。

上一任房东的厨房老旧,我想换成现代风格的喷墨面板的厨房。所有厕所都改成玻璃隔间的淋浴,壁炉要敲碎,后院搭阳光房。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花了将近二十万加币。

是的,加拿大装修人工贵是出了名的,简单操作一番就花费不菲。但是重点并不是花费问题,而是时间周期长的问题。

当年我在国内的房子,装修师傅没日没夜地连轴儿干,一天都没有休息。从毛坯房到装修成品只用了二个月不到的时间。中间耽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因为纠结选地板和瓷砖的颜色款式等问题,或者小部分地方需要返工。

而加拿大的简单改装却用了我将近半年时间。并不是说杨师傅磨洋工,故意拖延时间,而是这边即使最辛苦的装修师傅也要严格地按照政府规定的时间内来工作。

杨师傅和他的徒弟们每天9点到我家,下午5点准时离开,中午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连续工作三个小时就要有中长休息。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师傅们是断然不会开工的。

有一次,杨师傅一边铺着地板一边和我聊天。

师傅:这个长周末(加拿大假期一般都是周末三连休)准备去哪里玩儿啊?

我: 还玩啥啊,房子还没装修好,没心情(我故意在给师傅话听)

师傅:慢慢来别着急,这边都这样,急是没有用的。

我: 你们长周末不工作准备去干嘛?

师傅:和老婆孩子准备去Muskoka(多伦多附近一个非常著名的度假村)去露营。

我: 那我能不能付你双倍工资,周末抓紧给我铺完啊。

师傅:小伙子,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我不想那么累,我得陪老婆孩子去玩。

我: 那三倍工资!

师傅哈哈大笑说:给再多,我老婆也不同意啊,我是耙耳朵。

当然我也是开玩笑才跟师傅这么说,但心理面有些“不快”,也不禁要跟过去比较。

于是絮絮叨叨地和师傅说起往事:这要是在国内啊,随便在劳动力市场花几百块就搞定地板了。这边接电线要约电工师傅,装厨房的台面要再约石头厂的师傅,大家都有自己时间安排,遇到节假日想找人都找不到。还是国内生活便利啊。

师傅哈哈大笑说,电工和石头厂工人也要有自己生活啊。他们如果加班给你装修,就只能损失陪伴家人的时间。有一个道理我是来了以后才明白的,那就是钱不一定是万能的。

时薪上面有严格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时候,工作和工作之间就没有太大的差别了。我做电工甚至比你做办公室的工作还高,那么你在休息时理论上来说我也可以休息。我就不需要额外加班,来弥补我与你之间的收入差距了。这样大家都可以慢下来不好么。

是啊,装修杨师傅的一番话我也和另一位银行的朋友聊天说起过。

她从中国的大学本科毕业,在加拿大又读了金融类的研究生,毕业就在RBC工作。我时常跟她抱怨说,装修进度慢,可她也不以为然。

她说很多人来加拿大生活是为了孩子教育,她来这边生活纯粹就是为了不加班。当年在国内银行的时候加班家常便饭,现在只要一下班,邮件不回电话不接。我说你这样不会得罪人么,她说,因为领导也关机,不会半夜骚扰她。

她说别说电话不接了,这因为疫情大家一直在家办公,开ZOOM视频会议。有抱狗出镜的,有推着婴儿车讲话的……。如果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在干嘛,可以改成办公室的背景图片,假装自己在办公。

可说来话巧,领导刚发言完说大家在家一定要认真工作呀,就听到背景里传来海浪的声音,领导急忙关麦并和大家道歉。大家也大笑起来,缓解了尴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似乎也慢慢适应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也渐渐领悟到,工作的本质其实应该为生活服务,而不应该被其绑架。

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劳有所得、价值等量”基础之上的。并不会因为严重内卷、男女性别差、年龄差、工种差异而人为改变。

有人可能会说,且让他们这样毫无效率地享受“悠哉”的生活吧,几十年后我们就会超越这些不思进取的人。

我想说,咱们还有几个十年呀!慢悠慢悠地活在当下挺好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