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分类信息
房源中心
租房
跳蚤市场
活动
新闻
加国
大多
美国
环球
经济
时政
娱乐
地产
信息
房源
新盘
家庭旅馆
跳蚤市场
拼车
折扣
机票邮轮
生活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旅游天地
大多生活
房产楼市
北美股票
房东信息
税务理财
健康锻炼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加国同城
»
论坛
›
多伦多华人论坛
›
税务理财
›
我和加拿大税务局相爱相杀的这些年...
发帖
查看
239
回复
0
我和加拿大税务局相爱相杀的这些年...
梧桐树
梧桐树
当前离线
积分
4482
1467
主题
0
回帖
4482
积分
版主
积分
4482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4-16 18:40:46
|
来自:加拿大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终于来到了新的一年,也意味着新的报税季正向我们走来。每年的报税季,我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移民这些年,和税务局相爱相杀,闹过不少粗浅的笑话,掉进过许多坑。从“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正面硬刚,到 “I服了U” 的甘拜下风,我想说,假如你没跟税务局打过交道,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生活在加拿大?
一些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大家,过来人会心一笑,初来乍到者吸取教训,少走弯路,算是我这个半老移民的一点小小贡献。
——作者前言
1.移民初期之税务初印象
8年前,我们把登陆地点选在了温哥华郊区的列治文,这座华人比例最大的城市。满大街比比皆是的中文招牌,让人恍惚中以为自己并没有越洋出国,而只是到了一座三四线城市,冲进眼帘的,除了中医诊所,当属报税公司。一个个小门脸,书写着大大的 “Tax Firm” ,可平时看着都是门窗紧闭,神秘兮兮的样子,心中不免无端替他们担忧,有生意吗?怎么活下来的?
这点瞎操心马上被日常生活中的“苛捐杂税”冲击地无影无踪。第一次上街买菜,第一次进商店购物,明明价签上的价格是一个数,怎么手中的账单又增加了好多。再仔细瞧,那个GST、PST又是什么鬼玩意儿?不情不愿地把钱付出去,那叫一个肉疼啊。
都说加拿大是 “万税之国”,还真不是吹的,连买日常用品都不放过。再便宜的东西,一加上税,也立马变得让人高攀不起。
初来乍到时,日子是过得小心翼翼的,唯恐哪里又蹦出来一个让人摸不清头脑的“税”和“费”。去餐馆吃饭,也变得不再轻松自在,暗暗在心底算计,服务费该不该给,给多少。中餐馆的服务员们,怎么那么理所当然地索要服务费,10%是基本,而他们的服务?好像也不怎么样么。
为了表示自己融入新生活的决心,也让自己交税不再叫屈,我于是恶补税务知识,才大概对加拿大/本省的税务系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原来,在加拿大,税收大体上由三级政府机关来收取:联邦政府,代言人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CRA加拿大税务总局;省级/自治地区政府,出面的是各省自己的财税部门;市级政府,通过地方政府与市民直接打交道。
政府的税收无非下列几种:
1) 所得税,包括个人劳务工资所得,和企业经营所得的所得税
2) 消费税(零售或销售),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
3) 物业税,销售或转让物业的收入所得需要征税
4) 进出口税,即关税。
基本上每天一睁眼,我们的一举一动,衣食住行,背后都有税的影子。
具体到卑诗省,和我们朝夕相关的,就是PST(省级销售税,卑诗省为7%)和GST(联邦税,即商品和服务税,全国统一为5%)。
按照这个定义,除了农产品和部分免税的服务类别以外,基本上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不论大小,但凡沾上一点人工,都要被课以这两种税。小到喝杯咖啡,申请个无线网络账号,买件衣服,大到买辆车,入手一套房子,都要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上12%。而像烟草、酒类等国家管制商品,更要被单独课以重税。
原来在国内严重缺乏税务知识的初代移民,只有入乡随俗。既然想享受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付出自己该负担的,不也是理所当然吗?
对于还处在移民“蜜月期”的我,“税”,是除却自然风光之外,让人心惊肉跳的另一项刻骨铭心的记忆。
如今,早已深深扎入本地生活的琐碎之中的我,对账单上的税,已经可以做到熟视无睹,波澜不惊。去理个发,下个餐馆,心平气和地给出小费,是必须的修养。
2.税务申报之初体验
谁能想到,和税务局的相爱相杀,曾是我移民初期的日常。
前面提到的收入税,对于所有加拿大“税务居民”来说,具体的反映就是每年一度的税务申报。
申报的第一年,必须提交纸质申报,因为税务局没有你的记录。从邮局拿来厚厚一沓报税表格后,自诩受过高等教育的我直接变得目瞪口呆。好在得到了一位会计师朋友的无私帮助,耐心地和我一条条解释填写,帮我存档打印。
我于是郑重其事地交出了人生第一次税务申报。没有在国内开过公司因而与税务八杆子打不着的税务小白,那种光荣而神圣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然后,如期收到了期待中的牛奶金,和意料之外的GST/HST退税。
第一次的顺利申报莫名增加了我的勇气。于是,我有了自己独立申报的冲动。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从此以后,对加拿大税法和税务知识不求甚解,因而无知者无畏的我,展开了和税务局正面硬刚,热血battle的生活。
加拿大有一项福利被很多国人艳羡,就是“牛奶金”制度,理论上每个18岁以下未成年人都可以享受,有的家里孩子多的,仅仅靠牛奶金收入就可以满足一家子的日常开销。
不过,权利和义务向来都是对等的。税务局有复杂的公式来计算如何分配落实到个人头上的牛奶金,前提是申请这项福利的家庭需要每年进行纳税申报,提供家庭年总收入。
很多移民家庭都有“空中飞人”,或者人虽在加拿大,国内还有收入来源。这些收入都要如实申报,否则被税务局查到,轻则没收牛奶金,重则加上罚款和利息。
关于如何界定“空中飞人”是否为税务居民一事,经常发生税务局和居民各执一词的情况,因为这牵涉到是否需要申报飞人们在国内的收入。我在头两年经常收到税务局的鸿雁传书,就是因为在这件事上理解的偏差。
税务局才不会和你打电话呢,他们采取的是最传统的信件方式。4月以后,开信箱是一件让人忐忑不安的事,就怕打开以后,看到一封棕色的来自税务局的信躺在里面。那就意味着,我们的battle要开始了。
可能囿于我对英语的理解,可能局限于自己“受害者”的角色认定,自认为官网上文件中的描述是倾向于我方的我,会郑重其事地将条款一五一十抄录下来,再加上我的理解(paraphrase),给税务局回信,当然措辞是要不卑不亢的,语气是要礼貌恭顺的。
不得不说,税务局大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也参差不齐。有的人还真差点被我忽悠了。于是,税局给我的信件更频繁,因为牛奶金一忽儿高,一忽儿低,调整来调整去,对飞人的判定双方坚持己见,进入拉锯状态。
可是,我还是小看了税务局的权威和强势。公司同事也早谆谆告诫,收到税局的来信要补交钱的,赶紧二话不说交了就完了,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强大的集体,他们有的是时间和人力和你玩。可是你玩得起吗?
终于,这场战斗在两年后尘埃落定,税局完胜,我乖乖缴械投降。也没真的指望靠牛奶金吃饭,只是在等待税局的信件中,焦虑不安的心情越来越严重,报税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承担之重。
3.满大街的税务公司,你还怕他们饿死?真是图样图森破
如今再看到满大街的报税公司,竟然油然而生敬意。才知道,当初怕他们吃不饱饭,纯粹咸吃萝卜淡操心。
报税这件事,相信专业人士,没错的。
牛奶金事件落听以后,有几年一直相安无事。没多久,对于海外收入部分,我又陷入了误区而不可自拔。于是,有一年,又被税务局荣幸地“盯”上了。
其实税务局盯人(抽查)是有迹可寻的。一旦家庭情况发生变动,或者收入或支出有明显的变化,都会成为高危抽查对象。这一点上,税局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绝无偏心。我们公司前几年吸纳了几名员工成为股东,结果,好几位都被幸运地“抽查”到了。
我自认为收入结构很简单,只是,落实到报税软件上的哪一行哪一列,一直摸不准。所以,每一年的申报都率性而为。当了两年的漏网之鱼之后,税局终于出手了。那时候,还执着于靠一己之力对抗庞大的税务机关,于是,又展开新一轮的鸿雁传书。税局在认同我的解释以后,回复得简单明了,来年需如此如此,在我看来,措辞已相当严厉。
在朋友的指点和推荐之下,我终于明白了,街面上多如牛毛的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之必要了。
于是,乖乖找到了一位从事报税服务多年的专业人士,委托他帮助我进行19年的申报。接下来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收集资料依然是自己需要准备的功课,该做的翻译,该进行的归纳整理,还是一项不落。但是,不用再纠结于哪一行哪一列,那种无比轻松的心情,是自己报税时的战战兢兢完全无法比拟的。
还有,在他的提示下,我也才了解到,只要从事一定的自雇性质的工作,有很多支出可以在税前合理扣除,不一定非得注册了公司以后。在加拿大,自雇人士可以享受比上班族灵活得多的免税/避税好处,即使注册成立一家小型公司,也是极其方便的。但里面也有很多坑,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去,让自己稀里糊涂成为税局审计的对象。
其次,海外的收入具体该如何申报,也在他的解释下,做到了知其所以然。当一切豁然开朗,才知道原来的自己抱着一两条条款就开始和税局硬刚,是有多么狭隘,多么执拗,又多么可笑。
19年的申报,会计师帮我合理避税,从而少交了不少税,还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一个错误。可以想象到的是,如果继续自己报税,百分百被税局再次盯上。税务局对于欠你的钱可能会假装不知,对于你欠他的钱,可丝毫不会客气。
直到这时,我也才认识到,报税这件事,以前的我一直在走弯路,却一直执迷不悟。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会计师把我拉进了他的微信群。随着他不定期发送的关于税务方面的信息和小知识,很多以前的疑惑也渐渐迎刃而解,同时了解到很多纳税方面的最新动态。
多灾多难的2020年,政府史无前例地发放了很多福利,CERB, CRB,CESB等等一大堆名目繁多的补助接二连三砸在国民头上。被钱砸得晕晕乎乎的人们,在新的报税季来临时,又该怎样正确报税呢?
在我家,情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孩子跨入成年,上了大学,交了学费,也领了政府福利。这些在报税时又该如何体现?哪些算收入,又有哪些可以扣除?
经过了和税务局多年来的相爱相杀,越来越学乖的我,肯定是继续找那位会计师的帮助。我也呼吁各位读者,如果心底有疑惑,又没有时间专门应对,不妨转向专业会计师。
毕竟,在加拿大,“专业”这个词,还是很有分量的。
从“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正面硬刚,到 “I服了U” 的甘拜下风,我想说,假如你没跟税务局打过交道,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生活在加拿大?
所以趁报税季把一些经验和体会分享给大家,过来人会心一笑,初来乍到者吸取教训,少走弯路,算是我这个半老移民的一点小小贡献。
回复
举报
发帖
快速回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浏览过的版块
机票邮轮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kefu@58.ca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