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分类信息
房源中心
租房
跳蚤市场
活动
新闻
加国
大多
美国
环球
经济
时政
娱乐
地产
信息
房源
新盘
家庭旅馆
跳蚤市场
拼车
折扣
机票邮轮
生活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旅游天地
大多生活
房产楼市
北美股票
房东信息
税务理财
健康锻炼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加国新闻
大多新闻
美国新闻
环球新闻
经济观察
时政频道
财经资讯
娱乐八卦
生活百态
史海钩沉
健康养生
国际体坛
城事杂谈
大多生活
旅游天地
房产聚焦
税务理财
北美股票
子女教育
房东信息
健康锻炼
移民留学
体育娱乐
婚姻生活
宠物乐园
我爱我家
流行时尚
交友征婚
法律求助
便民信息
黄页
机票邮轮
求职招聘
换汇交易
拼车中心
商家折扣
二手车
非诚勿扰
周边游
加国同城
»
论坛
›
多伦多华人论坛
›
活动聚会
›
一生之中一定要去次唐人街
发帖
查看
340
回复
0
一生之中一定要去次唐人街
青青草
青青草
当前离线
积分
4257
1218
主题
0
回帖
425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57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3-13 20:29:51
|
来自:欧洲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克姐
好像是发了什么宏愿似的,执行起来却是如此艰难。
唐人街的故事听了很多,本公众号也有很多作者写过。给我留下的印象,衰败落寞,让人痛心。这样充满负能量的地方,谁愿意去啊?
12年前的6月,全家短登温哥华,唐人街是其中的一个 “旅游景点” 。 电脑上永远保存着孩子在上海街古钟前的留影,稚气未脱,满脸欢喜。光阴荏苒,落地生根的日子流水一般过去。我果然再也没有去过那里。
去年有朋友到访,提出想去唐人街看一看。我支支吾吾,不敢应承。后来有一天载这位朋友去其他地方玩(儿子开车,我可以免受在温哥华找停车位的困扰),我提议那就稍带着看一眼吧,不下车。结果遭到儿子的严重抗议,唐人街?那儿多乱啊,有什么可看的?
是啊,去一趟唐人街,如今依然仿佛是一件打卡式的游客行为,却要鼓足百般的勇气。
关于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多少都听过一些,支离破碎。当听说加拿大首座华裔博物馆在唐人街开放时,心中还是微微动了一下的。
只是微微动了一下心,又怎么赶得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紧急?于是,日子又一天天过去。
终于给自己找了一个不能拖延的理由,提前在网上买了票,还是有导游导览的那种。本人脸皮薄要面子,冲着这个约定,必须得去了吧。
赶上周末和公众假日,从新的“唐人街”出发,公车换天车,在waterfront下车,沿着Pender街一路东行。
仿佛走在时光隧道上,在充满西方和现代风格的宏伟建筑摩天大楼中穿越,慢慢进入上个世纪。
走过VCC温哥华社区学院,那个登陆不久曾经上过几门课的地方,走过一个下行的坡道,唐人街那巨大的牌楼矗立在眼前。
一切仿佛仍是从前的模样,记忆中的,电影里的,恍恍惚惚,又真真切切。
不懂粤语的我屡屡诧异于老广(抑或港人)的英语翻译,汉字和粤语发音的奇妙结合,现在看来,依然觉得可爱又可笑。Pender街,被旧时华人称为“片打街”。那个什么“燕梳”,谁能想到是“insurance” (保险)啊?也是绝了。
这样极具港味的标识,历经风雨,依然保留,已是文物一般的存在。
站在那个街头,好像置身60年代的老电影中,一时找不着北。那日阳光极盛,我也就鼓足了勇气,向着隔壁传闻中的Hasting大街拐了过去。
奇怪的身影一下子多了起来,变魔术似的。男女都有,表情莫测,肤色晦暗,不健康的那种瘦。好多佝偻着身子,踉跄前行;有的走一步停一步,如同僵尸附体。有的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有的目光呆滞,仿佛入定。
纵使青天白日,我的心莫名就突突跳了起来。街道两旁的店铺都仿佛被镀上了一层灰色,里面黑洞洞。我胆战心惊地往里张望,边走边脑补许多画面,黑帮电影里,神秘危险的交易。
亲眼看到了传说中流浪汉、瘾君子们的集散地,还是很震撼。
这大概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来的原因吧。
直到看到两个满身装备的警察,若无其事地边走边聊,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除却这些让人侧目避行的负面,不长的“片打东街”上,华人过去奋斗过的影子,仿佛就在眼前。
大多数建筑仍保持完好,至少外立面如此。店铺都在营业中,只要有一家中国南方独有的“参茸行”,整条街都能闻到海洋独有的气息。一些早期出名的建筑,被刻意地保存了下来。即使身处当下,依然能想象当初的恢宏气势。
保存完好的百年建筑不止一幢,代表着唐人街辉煌的历史
当中最突出的,应该就属“永生大楼”,如今的华裔博物馆所在地。
推开不大的朱红色门,里面温暖如春,和刚才大街上经历的惊吓形成天壤之别。
这是华人在唐人街最古老的建筑,由一位中国商人叶生叶春田建造,用于维系他的庞大家族(3位妻子和23个子女),支持他的进出口贸易。这座四层高的百多年建筑,历经修缮,如今修旧如旧,又加入现代建筑元素,成为唐人街最好的见证之一。
恰逢加拿大“全国真相与和解日” (National Day for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是卑诗省首次将此纪念日纳为公众假日,又适逢加拿大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实施一百周年,博物馆展出了还原历史真相的“华人移民法”颁布之时华裔的遭遇和抗争。意义非凡。
即使没有读过加拿大历史,通过口耳相传,也多少听说过华人对加拿大历史作出的贡献。
华人最早的足迹,要追溯到1850年代的淘金热。1880年代,一万多名华人被招募参与太平洋铁路的建设。铁路建成以后,华人散居各地,参与到当地经济发展中。 中国人聚居的列治文,也曾经有无数的华人在当地鱼罐头加工厂奉献劳力,住窄小的通铺,赚微薄的收入,接济远在天边的亲人。如今位列西方发达国家的加拿大,能国富民安,又怎能忽略华人的付出?
不能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是,既然是移民国家,为何别人来得,华人就不能来?同样作出贡献,为何要被分成三六九等,遭受所谓“白人”的监视、恐吓、排挤?
干最脏的活,住最差的房,领最少的钱,还要缴纳不菲的“人头税“。一系列的歧视行为在1923年到达顶峰,加拿大政府在7月1日国庆日正式出台了 “华人移民法” (即通称的排华法案),对所有在加华人提出限时登记政策,也关上了华人进入加拿大的大门。浩如烟海的文书档案、不同颜色的区分、对年龄职业金钱的种种苛刻限制,规定了华人移民在加拿大的身份认定。
博物馆从散布加拿大的华裔家庭中征集了几百份身份证书(华人熟悉的移民纸),经过影印处理,用广告牌的形式呈现在众人眼前,还原那段让人感到屈辱的历史。
当时众多移民注册官的办公室一角原景重现
苛刻的法令造成惨痛的事实,当时华人男子与女子比例为28:1,华人中出现大量的单身汉。有些在中国已经成家,却因排华政策,难以团聚,孩子也因年龄方面严格的限制无法到达加拿大,骨肉分离。还有很多病人,或孤单住院,或老无所依。
即使获得移民身份,加拿大本土出生的华裔依然被排斥。C.I.45身份纸主要针对这些土生华裔,天真烂漫的孩童笑脸,以为自由平等,却在底部赫然印上一行声明, “此身份证明不代表持有人在加拿大有合法身份“。
文明的外衣下伪善的嘴脸。荒谬至极。却是心痛的事实。这样的不公,持续到1947年。
期间也有抗争。眼看1924年6月30日的登记期限渐渐逼近,多地华人发起了集会和运动,将7月1日定为 “侨耻日”,降半旗、摆花圈、戴襟章,组织公开演讲,抗议游行。尽管不同城市之间,声音有大有小。
有些华裔选择加入军队,参与二战,用自己的行为表达对加拿大的忠诚,争取华裔的平等权利。
相信是华人的努力抗争,和勤劳工作换来的经济地位的逐渐提高,以及世界舆论的风向,渐渐让主流社会改变了顽固的偏见。
1947年,在联合国宪章的压力下,通过在加华人的努力和二战老兵的游说,加拿大政府于5月14日正式废除了排华法案。
而华人真正能够自由出入加拿大,则还要等上20年。1967年,加拿大政府修改移民法,华人终于能和其他国家的申请人一起,享受同样的入境标准。
高楼环伺的中山公园
写下以上文字的同时,历史的画卷仿佛重新在眼前展开,内心是沉痛的,也有愤怒和不解。
同时也有欣慰和庆幸。这样的历史,终于能够坦荡呈现在民众面前。2006年,当时的加拿大总理哈珀正式就历史上针对华裔的“人头税”以及“排华法案”进行道歉,并对曾经遭受人头税不公政策的受害人及遗孀给出赔偿。
另一方面,一代代华裔通过自身的努力,参政议政,政商文体全面开花,早已成为加拿大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份子。
了解真相,还原历史,又不止于历史。就像如今的唐人街,没落了,衰败了,但它确确实实曾经代表华人的辉煌,数代人的勤劳致富,顽强不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代表那几代人的荣光已成过去。传统的商业模式优势不再,经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早已迭代更改,主流的生活方式也日新月异。
移民结构的变化,让列治文、Metrotown和高贵林成为新的华裔移民聚居地。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变化,谁也阻挡不了。
活在影像里曾经热闹的唐人街,赶不上发展的步伐,成为落后、失败、颓废的代名词,变成流浪汉与瘾君子们的“乐园”,让人心酸。
但至少唐人街的地理标识还在,属于华裔的集体记忆从未消失。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有前世才有今生。历史是不可埋没的真相,不能说忘就忘。
我不会再害怕将“到此一游”推荐给来温哥华的新朋友老朋友们。去华裔博物馆看一看,去明显已萧条冷清的片打东街走一走,和其他游客一样,随手拍几张老式建筑的照片,在充满中式园林风格的中山公园坐一坐。饿了的话,就在旁边的“国际村”商场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潮汕鱼片粥……
缅怀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华裔前辈的辛劳付出,为当今的我们换来了自由民主的社会地位。可能还是在这样的对比中,才会找到所谓的幸福感。
人在温哥华,一定要去趟唐人街,因为它值得。
参考资料:
华裔博物馆官网:
https://www.chinesecanadianmuseum.ca/
华裔在加拿大的历史:
https://www.rcinet.ca/patrimoine-asiatique-zh/le-mois-du-patrimoine-asiatique-au-canada/limmigration-chinoise-au-canada
回复
举报
发帖
快速回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电子邮件
kefu@58.ca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